重庆西行,一出城郊,就是中梁山和缙云山两道屏障。成渝公路要“尊龙凯时”,必须穿越这两大屏障。1990年,中梁山隧道施工现场的一声炮响,开启了重庆乃至西南地区尊龙凯时公路建设的新纪元。
“拦路虎”一个一个迎刃而解。一个新的难题摆到了面前——隧道的通风设计应横向照旧纵向?
我们想借鉴日本经验接纳纵向通风。而德国专家却认为日本隧道通风技术在中国不可借鉴。理由是,日本是兴旺国家,隧道大部分通行车辆是小车,而中国却是车况差、废气排放严重的货车。
接纳纵向通风,开挖断面小,土建结构简单,运营本钱大大减少,最省钱。“难道中国永远车况差?难道我们永远是大车多、小车少?”中国设计师据理力争。
成渝公路是世界银行贷款项目。德国专家的阻挡给重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,甚至差点停止对成渝公路项目的支付。
从1991年初到1992年2月,长达1年多的时间里,中国设计师先后4次与德国专家展开了猛烈的技术辩说。德国专家最终接受了纵向通风计划。
与原设计的横向通风相比,工期整整提前了半年,节省投资4500万元,每年还可节电430万度。
这一切源于高度的责任感,源于勇于立异的意识,源于对未来生长的科学预见,才有了敢作敢为的判断与坚持。